1、大連大學簡介
大連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連大學(1950年7月大連大學建制撤銷,1978年10月成立大連工學院旅大分校,后為大連工學院分院,1983年11月大連工學院大連分院獨立辦學更名為大連大學)、1948年3月成立的關東文法專門學校(后為大連師范?茖W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衛(wèi)生學校(后為大連市衛(wèi)生學校)。1987年10月,大連大學、大連師范?茖W校、大連市衛(wèi)生學校三校合一,組建新的大連大學,大連大學設工學院、師范學院、醫(yī)學專科學校。2008年12月,大連鐵路衛(wèi)生學校并入大連大學。
多年來,大連大學在先進大學文化的引領下,堅持“城市大學服務城市、地方大學服務地方”的辦學目標,秉承“讓每個人都成功、讓每個人都快樂”的核心理念,發(fā)揚“立德樹人、崇學篤行、兼容并蓄、創(chuàng)新超越”的連大精神,倡導“崇尚學術、崇尚科學”的優(yōu)良校風,團結奮斗,堅持“以貢獻求支持、求發(fā)展”,實現(xiàn)了跨越發(fā)展,現(xiàn)已發(fā)展成為一所擁有法學、經(jīng)濟、教育、文學、藝術、歷史、理學、工學、醫(yī)學、管理10大學科門類,主要辦學指標和綜合辦學實力進入遼寧省高校前列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校。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公布的2019年中國大學排行榜單中,我校位居178名,位列省內高校第7名,大連高校第4名。
學,F(xiàn)有教職工6400余人(含2所附屬醫(yī)院)。校本部教職工1600余人,正高職171人,博士生導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61人,專任教師981人。學校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zhàn)略,實施“金普學者”系列計劃,大力強化“大連市人才儲備基地”的功能。目前,學校有*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國家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全國優(yōu)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特聘教授9人,省高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7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23人,遼寧省優(yōu)秀教師3人,遼寧省優(yōu)秀專家7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遼寧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8名教師入選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9名教師入選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大連大學現(xiàn)有19個一級學術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二級學術碩士學位授予點、6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共有7個省重點(培育)學科,8個學科入選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立項學科,2個學科入選遼寧省一流特色學科,1個學科入選遼寧省一流學科。學校設有29個學院,63個本科專業(yè),2所三級甲等附屬醫(yī)院。學,F(xiàn)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含研究生1000余人)。
2、大連大學比較好的專業(yè)名單
國家級高校特色專業(yè)建設點(5個):護理學(二批)、小學教育(三批)、生物工程(四批)、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六批)
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1個):大連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第二批)
國家級大學實驗示范中心(1個):基礎物理實驗示范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含建設)(7個):大連大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實訓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醫(yī)學檢驗實驗教學中心等
遼寧省一流學科(1個):軟件工程
遼寧省示范性專業(yè)(7個):日語、醫(yī)學檢驗、小學教育、護理學、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遼寧省特色專業(yè)(1個):醫(yī)學檢驗專業(yè)
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1個):土木工程
遼寧省精品課程(20門):護理學基礎、化工原理、現(xiàn)代科學技術概論、大學英語、生物化學、液壓傳動、工程力學、普通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基因工程等
3、大連大學所有的專業(yè)名單
類別 | 專業(yè)名稱 |
---|---|
金融學類(本) | 金融數(shù)學 金融學 |
經(jīng)濟與貿(mào)易類(本) | 國際經(jīng)濟與貿(mào)易 |
法學類(本) | 法學 |
教育學類(本) | 小學教育 小學教育(師范) |
體育學類(本) | 運動訓練 運動康復 體育教育(師范) |
中國語言文學類(本) | 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
外國語言文學類(本) | 英語 翻譯 日語 |
歷史學類(本) | 歷史學 |
物理學類(本) | 應用物理學 |
化學類(本) | 化學 |
生物科學類(本) | 生物技術 |
機械類(本)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業(yè)設計 車輛工程 |
材料類(本)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電子信息類(本) | 通信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自動化類(本) | 自動化 |
計算機類(本)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 |
土木類(本) | 土木工程 建筑環(huán)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化工與制藥類(本) | 化學工程與工藝 制藥工程 |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類(本) | 環(huán)境工程 |
建筑類(本) | 建筑學 |
生物工程類(本) | 生物工程 |
臨床醫(yī)學類(本) | 臨床醫(yī)學 |
口腔醫(yī)學類(本) | 口腔醫(yī)學 |
中藥學類(本) | 中藥學 |
醫(yī)學技術類(本) | 醫(yī)學檢驗技術 |
護理學類(本) | 護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類(本) | 會計學(中外合作辦學) 工商管理類 |
物流管理與工程類(本) | 物流工程 |
旅游管理類(本) |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旅游管理(中外合作辦學) |
音樂與舞蹈學類(本) | 音樂表演 舞蹈編導 |
美術學類(本) | 美術學(師范) |
設計學類(本) | 視覺傳達設計 環(huán)境設計 服裝與服飾設計 |